『時代論壇』網站內容的主體骨幹是『時代論壇』期刊網上版的內容,期刊內容中不可忽略的便是它的社評,社評是任何時事刊物的靈魂,代表刊物的立場和核心價值,『時代論壇』的社評基本上達到能以福音信仰的世界觀詮釋時事,引導讀者以信仰的角度理解和分析相關時事議題的指標,舉例來說,在1171期的社評的主題是「海地賑災與香港的國際視野」,文中討論香港在面對國際上出現的人道危機或天災時應扮演的角色,其中特別提醒本港的教會和信徒小除了海外宣教外,也要具有國際的社會視野,關愛和介入有需要的海外社群,這些論點可幫助讀者反思本港的教會和信徒面對這類國際事件時應具的態度和反應。
『時代論壇』在報導時事的取材角度上,均集中在與信仰和教會有關、或信徒群體所關注的時事為焦點,舉例來說,在1171期和1172期的主要新聞主題如下:本港教會團體為海地舉行祈禱燭光會、聖匠堂會友探望塌樓災民、華人基督教聯會舉行青少年抗毒研討會、基督教協進會要求政府加快普選步伐、梁永善牧師因應本身涉及的偷竊案作出的分享…。這些報導可引發讀者共同關注與他們信仰和教會有關的時事議題,在一定程度上,這確可達到強化讀者對信仰群體身份應同和增強他們凝聚力的指標。但這樣的新聞選材,對非信徒來說,是沒法提起他們興趣來閱讀和關注,因為其內容與他們沒有任何具體關連,換句話說,『時代論壇』在報導時事中,避免不了一般福音信仰媒體常見的一大缺失:內容太集中關注信仰群體的需要,忽略了爭取與非信仰群體對話,更沒有爭取他們的了解和認同。
2010年2月23日 星期二
2010年2月22日 星期一
2010年2月18日 星期四
2010年2月14日 星期日
2010年2月12日 星期五
時代論壇有一個網上的"時代講場", 其目的是讓讀者唱所慾言. 奈何它所記錄的內容郤太舊(最新的記錄是09年9月). 當然要緊隨時間是有一定難度和人手. 如信報的論壇, 它是不斷地更新, 並定下一系列規則讓讀者遵守, 而讀者也願意跟隨和積極發言.
身為論壇網頁它必需有五個"C".即是:Content(內容), Conversation(對話), Community(社群), Collaboration(組合) and Connect(接觸).
網頁內容不是一味賣廣告賣硬資訊, 有否其他有趣內容和你的社群分享?網絡求互動,你是否把這些頻道當作消息發布工具,自說自話?人家給你留言, 可有積極回應?除了宣傳自己的作品及活動之外,她在日常是如何與她的社群行互動對話.為品牌建立社群人人都懂得講,但你的品牌又有沒有融入外間的社群?當有新文章或新論題時可有號召力?活動平台是網絡營銷的關鍵之一, 應誠懇廣泛邀請網友成為活動平台的一部分,如何能策動社群參與,成為媒體的一部分?與人打交道必須有禮尚往來, 可有發掘一下對方的有趣內容,然後幫助他們在"自己"網絡內推廣或參與呢?
身為論壇網頁它必需有五個"C".即是:Content(內容), Conversation(對話), Community(社群), Collaboration(組合) and Connect(接觸).
網頁內容不是一味賣廣告賣硬資訊, 有否其他有趣內容和你的社群分享?網絡求互動,你是否把這些頻道當作消息發布工具,自說自話?人家給你留言, 可有積極回應?除了宣傳自己的作品及活動之外,她在日常是如何與她的社群行互動對話.為品牌建立社群人人都懂得講,但你的品牌又有沒有融入外間的社群?當有新文章或新論題時可有號召力?活動平台是網絡營銷的關鍵之一, 應誠懇廣泛邀請網友成為活動平台的一部分,如何能策動社群參與,成為媒體的一部分?與人打交道必須有禮尚往來, 可有發掘一下對方的有趣內容,然後幫助他們在"自己"網絡內推廣或參與呢?
2010年2月9日 星期二
分析『時代論壇』網站內容的基礎:
『時代論壇』網站基本上是『時代論壇』期刊的網上版,並附加一些相關的延伸內容和活動,其內容和信息主要是以下各範疇:(1) 以福音信仰的角度,報導和討論時事、社會狀況、文化潮流、以致教會圈子內的熱門話題。(2) 提供平台與教內不同背景人士對不同議題發表意見。(3) 設不同的專欄,特約不同的作者或講者發表他們的文章或講論,範疇包括信仰、文化、生活等方面。(4) 報導教會和福音信仰群體各種活動的消息。故這網站所針對的受眾是華人基督徒,可歸類為特定信仰群體的期刊 (Tribal Periodical)。
如果要對『時代論壇』網站內容和內容作出分析和反思,是需要依賴一些分析和評論這類期刊或福音信仰媒體內容的指標作為基礎。學者華特士 (Ken Waters) 在他的文章 (Pursing New Periodicals in Print and Online) 中,提出一連串特定信仰群體的期刊應達成的功能,它們可作為檢視和分析這類期刊內容的指標。華特士指出這類期刊內容應具有下列的功能:(1) 強化讀者對信仰群體的身份應同和凝聚力,期刊內容能担當「先知」的角色,幫助讀者能透過信仰的角度,以批判性的態度面對和回應主流文化。(2) 能以信仰的世界觀報導和詮釋時事,使讀者能以聖經的世界觀分析和理解具爭議性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議題。(3) 能穿越時空,不同時域和空閒的讀者可在期刊的網上平台上參與討論大家關注的議題,方便讀者們在参與過程中達成相互了解和共識。(4) 透過提供靈修或查經材料幫助讀者強化個人信仰的內涵。(5) 鼓勵讀者把信仰的內涵實踐在職場和學校等具體環境中。另一方面,華特士認為這類期刊如要吸引年輕讀者群,其內容必須回應他們最常關注的問題:(1)生命的意義是什麼?(2) 如何理解個人的事業和召命?(3) 人為何要面對苦難?(4) 如何面對流行文化? 在分析和反思『時代論壇』網站內容的過程中,可以運用上述的指標為分析和反思的基礎告和起點,檢視其內容是否達到這些指標。
學者活士 (Robert Woods) 和史學茨 (Quentin Schultze)在他們的文章 (Being Fairly Self-Critical About Evangelical Media) 中提及一連串福音信仰媒體常見的缺失,部分是與這類期刊明顯有關的,例如:(1) 缺乏創意和藝術性,只集中在言語和文字上的表達超和溝通。(2) 內容太集中關注信仰群體的需要,忽略了爭取與非信仰群體對話,更沒有爭取他們的了解和認同。(3)對邊緣和弱勢社群缺乏關注。故此,也可以從以上三方面探討『時代論壇』的內容和信息有沒有這些缺失。
如果要對『時代論壇』網站內容和內容作出分析和反思,是需要依賴一些分析和評論這類期刊或福音信仰媒體內容的指標作為基礎。學者華特士 (Ken Waters) 在他的文章 (Pursing New Periodicals in Print and Online) 中,提出一連串特定信仰群體的期刊應達成的功能,它們可作為檢視和分析這類期刊內容的指標。華特士指出這類期刊內容應具有下列的功能:(1) 強化讀者對信仰群體的身份應同和凝聚力,期刊內容能担當「先知」的角色,幫助讀者能透過信仰的角度,以批判性的態度面對和回應主流文化。(2) 能以信仰的世界觀報導和詮釋時事,使讀者能以聖經的世界觀分析和理解具爭議性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議題。(3) 能穿越時空,不同時域和空閒的讀者可在期刊的網上平台上參與討論大家關注的議題,方便讀者們在参與過程中達成相互了解和共識。(4) 透過提供靈修或查經材料幫助讀者強化個人信仰的內涵。(5) 鼓勵讀者把信仰的內涵實踐在職場和學校等具體環境中。另一方面,華特士認為這類期刊如要吸引年輕讀者群,其內容必須回應他們最常關注的問題:(1)生命的意義是什麼?(2) 如何理解個人的事業和召命?(3) 人為何要面對苦難?(4) 如何面對流行文化? 在分析和反思『時代論壇』網站內容的過程中,可以運用上述的指標為分析和反思的基礎告和起點,檢視其內容是否達到這些指標。
學者活士 (Robert Woods) 和史學茨 (Quentin Schultze)在他們的文章 (Being Fairly Self-Critical About Evangelical Media) 中提及一連串福音信仰媒體常見的缺失,部分是與這類期刊明顯有關的,例如:(1) 缺乏創意和藝術性,只集中在言語和文字上的表達超和溝通。(2) 內容太集中關注信仰群體的需要,忽略了爭取與非信仰群體對話,更沒有爭取他們的了解和認同。(3)對邊緣和弱勢社群缺乏關注。故此,也可以從以上三方面探討『時代論壇』的內容和信息有沒有這些缺失。
2010年2月7日 星期日
訂閱:
文章 (Atom)